宿贾氏山房

暝色苍茫赴远岑,独追灯火下荒浔。
寒沙细水通幽径,修竹高楠走翠阴。
草草悲欢中夜语,悠悠醉醒百年心。
石霜烟月寒无寐,坐听疏钟出二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黄昏时分独自漫步山野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自然景物描写,传递出深沉的人生感悟。

前四句是"环境描写":天色渐暗时,诗人独自走向远山,循着灯火走向荒凉水边。路上看到细沙浅水通向幽静小路,高大的竹子和楠树投下青翠的树荫。这些描写营造出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就像我们傍晚独自散步时看到的景色。

后四句是"内心独白":诗人想到人生中的悲欢离合都像深夜里的短暂交谈,而醉与醒之间的感悟则贯穿人的一生。最后两句特别精彩:在寒霜月色中难以入睡,静静听着从远处寺庙传来的钟声。这里用"石霜烟月"四个字就勾勒出清冷的夜景,"坐听疏钟"则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常见的自然景物(灯火、细沙、竹林)营造出让人身临其境的画面
2. 把人生感悟融入景物描写,不说教却引人深思
3. 最后钟声的意象余韵悠长,就像电影结尾的渐远镜头
4. 表达了一种现代人也能共鸣的心境:在忙碌生活中寻找片刻宁静,在孤独中体会生命的深意

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很孤独"或"人生短暂",但通过这些画面和细节,让我们自然感受到这些情绪,这正是古典诗词含蓄而深刻的表现力。

黄溍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