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雷行

古雷半岛东海东,林麓迢递俯龙宫。
不见尘嚣与车马,尽日白浪撼葱茏。
我来欲投渔家宿,平沙十里行空濛。
遥见樯桅稍掩映,小楼飞檐争玲珑。
呼儿开筵迓远客,忙煞苍颜主人翁。
长鼋巨蟹错杂列,龙虾石鱼奋须鬣。
奇氛扑面酒乍开,共把鲜新佐甘冽。
裁诗行令未足欢,要将长笛吹石裂。
一帘暖意何融融,却怪主人独恍惚。
停杯为问缘何愁,欲做欢颜还惨咽。
自言世代居蓬瀛,跋涛涉浪是平生。
海风年年送鱼讯,惯见鲛鲨与奇鲸。
螺蛤满滩蟹满地,蜃气吹得云霞腥。
稻粮蔬果四时足,畎亩自可閒时耕。
不知人间有饥馑,但笑桃源费经营。
岂料官家新政略,明年田屋改它作。
要逼村民弃家山,警匪轮番逞凶恶。
妨碍公务罪难饶,连宵抓捕到老弱。
可怜三尺垂髫儿,为护阿爷也被缚。
村民含泪签文书,条文岂容更斟酌。
千家楼台千顷田,官商贱买如抢掠。
可叹自小为渔耕,舍此生涯更何著。
田中钢塔已成林,排污更以海为壑。
但劝诸君惜此欢,明年不复持螯乐。
满室闻罢悄无声,唯有潮声摇窗棂。
我心岂无相慰语,未语先已不胜情。
久居繁华厌都市,车喧楼拥烟尘蒸。
十年足迹半天下,要觅人间新武陵。
陵谷处处与世变,山颓水浊常心惊。
今朝方得尘外境,只道天末能逃形。
奈何天下皆王土,搜求先已到东溟。
如此田园如此海,忍看变灭如倾崩。
便作长歌为存照,如对佳人做生吊。
长歌未竟悲风生,一群白鹤出林杪。
欲问白鹤将何迁,白鹤无言入飘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海边渔村的宁静生活被现代化开发强行打破的悲剧,通过强烈的今昔对比,展现了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力感。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美好渔村(开头到"但笑桃源费经营") 诗人用"白浪撼葱茏""小楼飞檐"等画面,描绘了一个自给自足的海边桃源。渔民们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海鲜宴席上"长鼋巨蟹""龙虾石鱼"堆满桌,喝酒吹笛,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里用"笑桃源费经营"的巧妙反讽,说明渔村本就比文人幻想的桃花源更美好。

2. 暴力拆迁("岂料官家新政略"到"排污更以海为壑") 转折用"岂料"带出残酷现实。政府强征土地,警察夜间抓人连小孩都不放过,村民被迫签不平等协议。"官商贱买如抢掠"直接揭露了官商勾结的掠夺本质。更讽刺的是,工业化开发带来的是"钢塔成林""排污入海",彻底破坏了生态环境。

3. 诗人感伤(最后部分) 诗人本想逃离城市寻找世外桃源,却发现"天下皆王土",连最偏远的渔村也难逃开发魔爪。最后白鹤飞走的意象特别动人——连鸟都不愿停留的地方,人又如何生存?这个开放式结尾留给读者沉重思考。

艺术特色: - 对比强烈:前半段海鲜宴的热闹与后半段拆迁的冰冷形成尖锐对比 - 细节震撼:写3岁孩子为护爷爷被抓,比直接说"暴力拆迁"更有冲击力 - 双关巧妙:"持螯乐"既指吃螃蟹的快乐,也暗喻再也抓不住安稳生活 - 意象深刻:白鹤象征纯洁自然,它们的离去暗示环境彻底被破坏

这首诗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不仅是记录某个渔村的遭遇,更是所有被现代化碾压的传统生活的缩影。今天读来依然警醒——当我们用"发展"的名义破坏环境时,最终失去的可能是人类最后的栖息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