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在巴江边送别友人的场景,充满了离别的伤感与人生的无奈。
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巴江的秋天即将结束,远行离别更添凄凉。"秋欲尽"暗示时光流逝,"远别"强化了悲伤氛围。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友人旅途:月光洒在险峻的高唐峡,友人将随商船漂泊。积云遮蔽险路象征前路艰难,湍急的流水仿佛在催促人老去。这里"贾客船"暗示漂泊不定的生活,"促行年"暗含对岁月无情的感慨。
最后两句是情感爆发:没想到重逢之日,竟只能在酒桌前空自伤悲。一个"空"字道尽无奈,明明相聚却充满离别愁绪,酒也不能消愁,反而更添伤感。
全诗通过秋江、险峡、行船等意象,把地理环境的险峻与人生境遇的艰难融为一体,在简洁的文字中蕴含深沉情感。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要离别却无力改变的惆怅,以及面对岁月流逝的无力感,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受到古人送别时那种复杂心境。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