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忠臣祠

秋夜澄江月正明,沙场磷火傍风生。
东流不尽忠魂恨,万古潺潺皖水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江边的场景,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忠魂的深切怀念。

前两句写景:秋夜江面清澈,月光皎洁,而战场上磷火随风飘动。这里用"磷火"暗示曾经的惨烈战斗,如今只剩鬼火闪烁,形成宁静与凄凉的对比。

后两句抒情:东流的江水仿佛承载着忠魂未了的遗恨,皖水千年流淌的声音就像在诉说这段历史。诗人把流水声比作永恒的叹息,将自然景物人格化,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沉重。

全诗巧妙运用了"澄江月"与"沙场磷火"的视觉对比,"万古潺潺"的听觉延续,把对忠烈的追思融入山水之间。没有直接写悲壮事迹,却通过夜色、磷火、水声等意象,让读者自然体会到那种跨越时空的敬意与感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