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顶山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前两句写登山的过程:陡峭的悬崖间只有一条小路,抓着藤蔓一步步登上高处,仿佛踏入了云端。这里用"百尺寒崖"和"青云"形成对比,既表现了山势的险峻,又暗示登高后的开阔心境。
中间四句写山顶的景色和活动:面对壮丽山河即兴作诗,听到猿猴和鹤的鸣叫,仿佛认出了旧日同伴。石壁上的题诗一尘不染,洗砚池的水似乎还带着墨香。这些描写既展现了山寺的清幽雅致,也透露出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画的闲适生活。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别人不要惊讶我考中科举已经很久了,二十年前就在这山上讨论过文章呢。这里把眼前的登山与二十年前的往事联系起来,既有对青春岁月的追忆,也暗含时光飞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登山这一日常活动,串联起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文人雅趣的展现和人生经历的回顾,读来既让人感受到山水之美,又能体会到时光流转中那份淡淡的怀旧之情。
何若谷
何若谷,新淦(今江西新干)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九)。官秘书丞,为江浙等路提点铸钱公事。累官礼部尚书(《江西诗徵》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