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夜坐怀浑沦庵有作寄之

独坐空庐静可知,江城意味岂如斯。
君看凤实初成处,自称蟾华欲妙时。
酒兴愿同云叟乐,风尘无取庆宗诗。
山中林壑虚明境,不得归吟有所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独坐时的孤独感受和对友人隐居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写诗人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感受到一种特别的宁静,这种宁静与城市生活的感觉完全不同。"江城意味"指的是城市生活的喧嚣与浮躁,与此刻的宁静形成对比。

中间四句提到友人浑沦庵的生活:友人居住的地方像凤凰栖息的高洁之地,自称在月光下达到了玄妙的境界。诗人想和这位像云中仙人般的朋友一起饮酒作乐,但觉得尘世间的应酬诗作实在比不上友人的境界。

最后两句写友人居住的山林环境:那里有虚静明朗的自然美景,而诗人却因为不能归隐山林,只能在此思念。整首诗通过对比城市与山林、独处与交友、现实与理想,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处境的不满。

诗中"凤实"、"蟾华"等意象既优美又含蓄,用凤凰象征高洁,用月光象征超脱,展现了传统文人对理想生活的想象。

张继先

张继先(1092-1127),字嘉闻,又字道正,号翛然子,“翛然子”。 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张继先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张继先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张继先天师、林灵素真人、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