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天 庚寅中春,将予计车维舟胥渡,留别江东故人。

江城暗雨,正残箫昏梦,客船无酒。
曲里香尘,吹不起,还误少年衫袖。
官烛烟寒,驿亭波暖,绿入清明柳。
玉人休折,小眉经岁疏瘦。
慢忆赋别东风,待新词谱遍,吴趋歌口。
后日西园,春好在,留得一双鹤守。
蓬海仙踪,蓟门归梦,叠鼓催津堠。
长安花发,故袍鸳缕能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春天离别时的复杂心情,像一部用雨水、柳枝和箫声拍成的文艺电影。

上片开头就像一组电影镜头:雨中江城,昏暗的客船里,诗人连酒都没有,只能听着断断续续的箫声。这里"香尘吹不起"特别妙,既说柳絮被雨水打湿飞不起来,也暗示年少时的梦想被现实淋湿了。驿站里蜡烛冒着青烟,河边柳树发新芽,但诗人提醒"玉人休折"——别折柳枝送别了,因为思念会让眉头整年都皱着呢。

下片转入回忆模式。诗人想起以前写离别诗的场景,像在点歌台录新歌。提到"西园"留着两只仙鹤,这可能是他们聚会的老地方。最后几句像快剪镜头:神仙踪迹、归乡之梦、催促开船的鼓声,直到长安花开,旧衣服上鸳鸯花纹依然鲜艳——暗示虽然要穿官服了,但心里还珍藏着当初的情谊。

整首词把离别写得既唯美又接地气,用柳树、仙鹤这些日常景物,搭配箫声、叠鼓这些声音特效,把"舍不得走但又不得不走"的心情,拍成了能闻到春雨气息的立体电影。最厉害的是最后那个"旧衣服绣花"的细节,像青春片的结尾彩蛋,让人看到繁华京城里,那颗始终不变的少年心。

郑文焯

郑文焯(1856~1918)晚清官员、词人。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鹤道人,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