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台湾海边一处官署亭台中的秋夜景象,充满豪迈的饮酒赏景之情。
开头两句说亭子建在海边,秋天能听到风浪的轰鸣声,一下子把读者带入壮阔的海景中。接着写诗人与宾客们开怀畅饮("百斛"形容酒量很大),一直坐到深夜三更天,突显出文人聚会时的尽兴。
中间两句用夸张手法写海浪:浪涛拍岸的巨响让人以为是天崩地裂,翻涌的浪头像高山倒塌般骇人。这种充满力量感的描写,既展现台湾海滨特有的壮观景象,也暗喻人生际遇的动荡起伏。
最后两句借用典故:就像东晋名将庾亮在武昌(今湖北鄂州)与属下月夜吟诗一样,诗人与宾客们在这波涛声中吟诗作乐,同样满怀豪情。这里把台湾海景与武昌典故相连,既体现文人的雅趣,也暗含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全诗通过风声、浪声、饮酒、吟诗四个动态场景,把台湾秋夜的海景、文人的豪情和历史的厚重感完美融合,展现出既雄浑又风雅的独特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