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姑苏道中

频年感烟草,荒冢几人耕。
吴楚逢寒食,山村见独行。
天阴月不死,江晚汐徐生。
到海征帆影,悠悠识此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子在寒食节途经姑苏(今苏州)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孤独与时光流逝的惆怅。

开头两句"频年感烟草,荒冢几人耕"说:年复一年,野草肆意生长,荒坟无人祭扫,暗示人世变迁、故人凋零的凄凉。寒食节本是扫墓的日子,但这里却显得格外冷清。

中间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诗人独自走在吴楚交界的小山村("吴楚逢寒食,山村见独行"),阴云密布却透着一丝月光("天阴月不死"),暮色中的江水缓缓涨潮("江晚汐徐生")。这些画面既真实又带着象征意味——月光象征希望,潮水暗示时间流逝,独行的身影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

最后两句笔锋转向远方:看着江上驶向大海的帆影("到海征帆影"),诗人突然领悟了某种人生真谛("悠悠识此情")。这个开放式结尾很妙,没说破"此情"具体是什么,可能是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也可能是对漂泊命运的接受,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全诗用简练的白描手法,将寒食节的特殊氛围、江南暮春的景色与游子心境完美融合。没有直接抒情,但每个画面都透着淡淡的忧伤,就像一幅水墨画,留白处反而最耐人寻味。

谢翱

(1249—1295)福建长溪(宁德市福安市晓阳镇人),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