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题常理斋老伯殉节诗 其二

昔岭枝军驻,酋来美卧沟。中间十日暇,可为一身谋。

柴也心无径,求能义用矛。小徵儒者勇,手起落蛮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位名叫常理斋的老将军英勇殉国的故事,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展现了军人的忠诚与血性。

前四句交代背景:军队驻扎在昔岭,敌人从美卧沟来袭。中间有十天休整时间,本可以为自己考虑退路(暗示常人可能会选择保命)。但诗人用"柴也心无径"这个比喻,说常将军的心像柴火一样直来直去,根本不会拐弯想退路。"求能义用矛"则直接点明他选择为正义而战。

最后两句最精彩:谁说读书人(儒者)没有血性?你看常将军抬手就砍下敌人的脑袋。这里用"小徵"(小小证明)这个谦虚的说法,却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把文人风骨与武将勇猛完美结合。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明知会死偏要上"的决绝,用最朴实的战场画面(砍敌人脑袋)代替空洞的赞美,让英雄形象跃然纸上。就像现在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三百年前的诗人用"手起落蛮头"六个字,就让我们看到了边疆将士用生命守护和平的身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