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过五丁峡(己酉)
一发坼青冥,蚁路何织微。
我行新雨后,耳目攒灵奇。
蛟螭突两崖,牙角森觺觺。
悬流争赴壑,轰若万马嘶。
疲骡盘涧底,怒浪吞腰围。
百指竞推挽,出没浮凫鹥。
回梯真暗踏,肃肃如衔枚。
急瀑奔大石,突兀来元龟。
顿忘五丁峡,恍惚穿巫夔。
雄关据山凹,宛在水中坻。
凭关招我魂,彷佛闻子规。
那堪滴水岩,南倾势益危。
石室嵌路侧,白日虬龙垂。
涛声下千折,人马随之归。
羃历迸珠泉,蒙头飞散丝。
居然堕江海,不复惊崄巇。
出峡聚牛宫,僮仆纷燎衣。
举酒息腰脚,渐觉形神怡。
众险一朝尽,吾生犹可为。
转头失恶梦,何事噫吁嚱。
我行新雨后,耳目攒灵奇。
蛟螭突两崖,牙角森觺觺。
悬流争赴壑,轰若万马嘶。
疲骡盘涧底,怒浪吞腰围。
百指竞推挽,出没浮凫鹥。
回梯真暗踏,肃肃如衔枚。
急瀑奔大石,突兀来元龟。
顿忘五丁峡,恍惚穿巫夔。
雄关据山凹,宛在水中坻。
凭关招我魂,彷佛闻子规。
那堪滴水岩,南倾势益危。
石室嵌路侧,白日虬龙垂。
涛声下千折,人马随之归。
羃历迸珠泉,蒙头飞散丝。
居然堕江海,不复惊崄巇。
出峡聚牛宫,僮仆纷燎衣。
举酒息腰脚,渐觉形神怡。
众险一朝尽,吾生犹可为。
转头失恶梦,何事噫吁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穿越险峻五丁峡的惊险旅程,充满了大自然的壮美与旅人的心理变化。
1. 开篇的险峻景象 诗人用"一发坼青冥"形容峡谷像细线一样劈开青天,道路窄得像蚂蚁爬行的小径。雨后山水更显灵奇,两岸崖壁如蛟龙张牙舞爪,瀑布像万马奔腾般轰鸣而下。这些比喻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峡谷的险恶气势。
2. 行路的艰难 骡子在涧底艰难行走,浪花几乎要淹没它的腰部;众人合力推拉行李,像水鸟一样在激流中忽隐忽现。爬梯时屏息静气("肃肃如衔枚"),突然又遇到巨石挡路,像一只巨龟横亘眼前。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穿越峡谷的紧张与危险。
3. 心理的起伏 走到雄关时,诗人恍惚听到子规(杜鹃)啼叫,暗示内心的不安。滴水岩倾斜欲坠,石缝中仿佛垂着龙须,更添恐怖氛围。但当他最终走出峡谷,就像从噩梦中惊醒,突然感到轻松——"众险一朝尽,吾生犹可为",这种劫后余生的豁达感极具感染力。
4. 自然的壮美与人的渺小 全诗通过夸张的比喻(如蛟龙、万马、元龟)和动态描写(悬流、怒浪、飞瀑),凸显自然的狂暴力量。而旅人"浮凫鹥"(像水鸟飘摇)、"肃肃衔枚"的卑微姿态,形成强烈对比,让人体会到人在自然面前的脆弱与顽强。
精髓总结: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惊心动魄的画面和真实的心理变化,让读者仿佛亲历险境。它不仅是写景,更传递了一种人生哲理:闯过最艰难的路,才会发现"形神怡"的畅快。险峻的峡谷如同生活中的困境,而穿越后的释然,正是对勇气的回报。
张问陶
张问陶(1764—1814)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字仲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张问陶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张问陶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