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杂诗(录十六首) 其七

闲居无不适,扶杖过东篱。
野水少人渡,归云与我期。
燕迟秋社约,梅养岁寒姿。
嗟尔门前柳,青青复几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闲居老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画面,通过日常景物传递出对时光流逝的淡淡感伤。

前四句像一组生活镜头:老人拄着拐杖慢悠悠走过篱笆边,看见野外的溪水静静流淌(因为少有人经过),天边的云彩仿佛在等他回家。这里用"野水"和"归云"两个自然景物,巧妙写出了老人清净自在的独居生活。

五六句突然跳出两个季节意象:燕子迟迟不赴秋天的聚会(暗示季节变换),梅花却在积蓄力量准备迎接寒冬。这一快一慢的对比,暗含了老人对生命节奏的感悟——有些事物急不得,有些则需要未雨绸缪。

最后两句笔锋转到门前的柳树:看着眼前青青柳枝,老人不禁感叹它们还能绿多久呢?这句点睛之笔,把前面所有的闲适画面都蒙上了一层时光易逝的轻愁。就像我们看着阳台盆栽时,突然想到"这盆花还能开多久"那种微妙心情。

全诗妙在表面写景,实则写心。老人闲适的生活、敏锐的季节感知,最终都归于对生命短暂的唏嘘。这种情感不激烈,就像茶凉了之后的淡淡回甘,特别能引起现代人对于慢生活与时光流逝的共鸣。

蒋春霖

蒋春霖(1818~1868)晚清词人。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后居扬州。咸丰中曾官两淮盐大使,遭罢官。一生潦倒,后因情事投水自杀(一说仰药死)。早年工诗,中年一意于词,与纳兰性德、项鸿祚有清代三大词人之称,所作《水云楼词》以身遭咸丰间兵事,特多感伤之音,诗作传世仅数十首,称《水云楼賸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