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徐海翁招同邓虚舟集饮山亭

百尺孤亭鸟道斜,欲随芳草问瑶华。
平临玉宇三千界,俯瞰尘寰十万家。
风挟涛声来偃盖,云连海色带蒹葭。
班荆细酌谈锋剧,散落峰头片片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朋友在山顶亭子聚会的情景,充满豪迈的仙气和人间烟火气的奇妙交融。

前两句写亭子高耸入云(百尺孤亭),山路像鸟道一样陡峭。诗人想追随山间芳草,去探寻仙境般的景色(瑶华象征美好事物)。这里用夸张手法表现亭子之高,带出超脱尘世的感觉。

中间四句形成强烈对比:亭子里的人仿佛伸手就能碰到天宫(玉宇三千界),低头又能看到山下密密麻麻的百姓房屋(十万家)。风吹松林如波涛声,云海连接着远方的芦苇荡,这些景物描写既宏大又细腻,把仙境和人间巧妙地连接在一起。

最后两句最有趣:朋友们随意坐在草丛中(班荆)热烈交谈,思想碰撞出的妙语像彩霞一样飘散在山头。这里把抽象的"谈兴"比喻成看得见的霞光,既表现讨论的热烈,又暗合傍晚时分的实景,显得格外生动。

全诗的精妙在于:既写出"高处不胜寒"的孤绝感,又充满朋友相聚的温暖;既有俯瞰众生的上帝视角,又保留着人间烟火的亲切。这种矛盾感的平衡,正是古典诗歌独特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