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归

珠帘不散小春寒。
傍梅花、暂卸雕鞍。
金橘香几盏和醅酒,银烛下、换了朱颜。
忆城东、绮裘茸帽,拥薰垆小眠。
可羡北台三老,鹤氅如仙。
堪怜。
江州司(仄。)马,七香车、载到婵娟。
胜常道罢,颓玉无力,侧倚床栏。
荡湘波、明眸似剪,旧恨都聚眉山。
琴床畔,卿是文君,谁是文园。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彩云归》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富贵闲适又略带惆怅的生活场景,我们可以分几个层次来理解:

1. 冬日闲适图 开篇像电影镜头:珠帘内透着微寒,主人公在梅花边解下马鞍。金橘香混合着新酿的酒香,烛光下人们酒酣耳热脸色泛红。这里用"金橘""银烛"等亮色词汇,营造出温暖奢华的氛围。

2. 两个对比场景 上阕后半突然插入回忆:想起城东有人裹着毛皮大衣,围着香炉打盹;又羡慕北台三位老者穿着羽衣像神仙。这与当前热闹的酒宴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主人公对两种生活状态的矛盾心理。

3. 爱情片段闪回 下阕转入香艳回忆:用"江州司马"(暗指白居易)的典故,带出美人乘香车而来的画面。女子娇弱无力倚着床栏,眼睛如秋水般清澈,却眉头紧锁带着愁绪。这里"颓玉""湘波"的比喻既写实又传神。

4. 文君相如之问 结尾用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典故,俏皮地提问:在琴边相伴的你是才女文君,那谁来做你的相如呢?这个开放式结尾给全词增添了几分幽默感和想象空间。

全词就像用文字拍摄的蒙太奇,在酒宴、独处、爱情三个场景间跳跃,通过"金橘/银烛"与"鹤氅/湘波"的色彩碰撞,展现富贵生活中的闲愁与温柔。最妙的是结尾的典故活用,让整首词在华丽中透出灵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