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月三首 其一

他乡见月能凄楚,天气偏如许。
一院虫音,一声更鼓,一阵黄昏雨。
孤灯照影无人语,默把中秋数。
荏苒华年,更番离别,九载天涯度。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漂泊在外的人,在中秋时节独自思乡的孤独感受。

上片用三个细节描写环境:虫鸣声、打更声、黄昏雨声。这些声音在安静的夜晚显得特别清晰,反而衬托出周围的冷清。天气也似乎故意和人作对,偏偏在中秋时这样阴冷潮湿,让人更加难受。

下片直接写人的状态:一盏孤灯照着影子,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中秋本是团圆的日子,他却只能默默计算这是第几个在外度过的中秋。最后三句是情感的爆发——九年时光匆匆流逝,一次次经历离别,在异乡漂泊这么久,青春就这样消磨殆尽。

整首词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声音反衬寂静(虫鸣、更鼓、雨声越响,显得人越孤单) 2. 用节日氛围反衬孤独感(别人团圆时自己形单影只,对比更强烈) 3. 时间感的叠加("九载天涯度"把短暂的雨夜和漫长的漂泊岁月联系起来)

就像我们现代人在异乡过节,听到窗外热闹的鞭炮声或看到别人家团圆的灯光时,那种说不出的心酸感觉。作者用最朴实的语言,把这种人人都可能经历的孤独感写得特别真实动人。

蒋士铨

蒋士铨(1725—1784)清代戏曲家,文学家。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