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陷萧山,诸、绍告警

落日西兴战血斑,漫天风火接严滩。
江头白雁潮无信,坐上《黄獐》曲未阑。
一旅犹能存夏祀,五千谁与保稽山?
越中子弟多豪俊,跃马何当拔帜还?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敌陷萧山,诸、绍告警》这首诗描绘了战争时期的紧张气氛和人们的情感反应。可以感受到战火纷飞的情境,人们的担忧和焦虑,以及坚守信念的决心和期待胜利的心情。

首句“落日西兴战血斑”,描述的是战争的场景。太阳落山,战争激烈进行,血液斑斑,展现出战争的残酷和惨烈。

第二句“漫天风火接严滩”,进一步描绘了战场的广袤和紧张气氛。漫天烽火,连接着严肃的滩头阵地,表现出战争的紧张形势。

第三句“江头白雁潮无信”,则表达了人们的担忧和焦虑。江头的白雁无法带来远方的消息,让人无法得知前方战况,增加了人们的不安。

第四句“坐上《黄獐》曲未阑”,则是一种情感的转折。尽管战争紧张,人们的情绪却并未完全陷入焦虑和恐慌。《黄獐》曲未阑,可能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留恋,或者对未来胜利的期待。这种情感与战争的紧张气氛形成对比,展现出人们的坚韧和决心。

第五句“一旅犹能存夏祀”,表达的是尽管面临困境,仍然有一支军队能够坚守信念,保卫夏朝的祭祀。这是一种对信念的坚守,也是对未来胜利的期待。

最后一句“越中子弟多豪俊,跃马何当拔帜还”,则更是表达了人们的决心和勇气。越中的子弟多豪俊,他们勇敢善战,跃马拔帜,期待着胜利归来。这是一种对胜利的信心,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战争时期的残酷和紧张气氛,同时也展现了人们的担忧和焦虑,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人们的复杂情感和对胜利的决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