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中山西山诸胜
尝考舆地志,清州多名胜。
北地汶篁少,修竹此独盛。
万竿拱西岭,扶苏封蹊径。
中山更奇绝,飞泉喷石磴。
散注成瀑布,云日共辉映。
读此早神往,颇耽游观兴。
如何览古馀,名实均未称。
岂系闻见异,抑或陵谷更。
始叹尽信书,未免讥过听。
北地汶篁少,修竹此独盛。
万竿拱西岭,扶苏封蹊径。
中山更奇绝,飞泉喷石磴。
散注成瀑布,云日共辉映。
读此早神往,颇耽游观兴。
如何览古馀,名实均未称。
岂系闻见异,抑或陵谷更。
始叹尽信书,未免讥过听。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游览中山西山风景区的经历和感想,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听说美景(前八句): 诗人先说自己查过地理书,知道清州有很多好风景。特别提到北方很少见到竹林,但这里的西山却长满了高高的竹子,像卫兵一样守护着山路。而中山的景色更神奇,有泉水从石阶上飞溅下来,形成瀑布,在阳光和云雾中闪闪发光。这些描写让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动态的山水画。
2. 实地失望(中间四句): 可是当诗人真的去游玩时,却发现现实和书上写的完全不一样。他疑惑:到底是书上写错了?还是这些年地形变化了?这里用"名实未称"四个字,生动表达了期待落空的感受,就像现在人们看了网红景点推荐后实地打卡却发现"照骗"的心情。
3. 人生感悟(最后两句): 诗人最后感慨"尽信书不如无书",提醒我们不要盲目相信书本记载。这个道理在今天依然适用——无论是旅游攻略、历史记载还是网络信息,都需要保持独立思考。
全诗用对比手法,先扬后抑,从书本的美好想象到现实的落差,最后升华出哲理。语言清新自然,像"飞泉喷石磴"、"云日共辉映"等句子既有画面感又通俗易懂,把一次普通的游记写出了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