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禹庙
亩浍敷四海,川源涤九州。既膺九命锡,乃建洪范畴。
鼎革固天启,运兴匪人谋。肇开宅土业,永庇昏垫忧。
山足灵庙在,门前清镜流。象筵陈玉帛,容卫俨戈矛。
探穴图书朽,卑宫堂殿修。梅梁今不坏,松祏古仍留。
负责故乡近,朅来申俎羞。为鱼知造化,叹凤仰徽猷。
不复闻夏乐,唯馀奏楚幽。婆娑非舞羽,镗鞳异鸣球。
盛德吾无间,高功谁与俦。灾淫破凶慝,祚圣拥神休。
出谷莺初语,空山猿独愁。春晖生草树,柳色暖汀州。
恩贷题舆重,荣殊衣锦游。宦情同械系,生理任桴浮。
地极临沧海,天遥过斗牛。精诚如可谅,他日寄冥搜。
鼎革固天启,运兴匪人谋。肇开宅土业,永庇昏垫忧。
山足灵庙在,门前清镜流。象筵陈玉帛,容卫俨戈矛。
探穴图书朽,卑宫堂殿修。梅梁今不坏,松祏古仍留。
负责故乡近,朅来申俎羞。为鱼知造化,叹凤仰徽猷。
不复闻夏乐,唯馀奏楚幽。婆娑非舞羽,镗鞳异鸣球。
盛德吾无间,高功谁与俦。灾淫破凶慝,祚圣拥神休。
出谷莺初语,空山猿独愁。春晖生草树,柳色暖汀州。
恩贷题舆重,荣殊衣锦游。宦情同械系,生理任桴浮。
地极临沧海,天遥过斗牛。精诚如可谅,他日寄冥搜。
现代解析
这首诗《谒禹庙》是唐代诗人宋之问拜谒大禹庙时写下的作品,通过描绘庙宇景象和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大禹治水功绩的崇敬,同时暗含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开篇(前八句)用宏大的笔法概括大禹的功绩:他疏通沟渠治理四海,疏导河流涤荡九州,接受天命建立王朝基业。这里用"亩浍"(田间水沟)和"川源"(河流源头)的治理,展现大禹从小处着手改变天下的智慧。
2. 中间部分("山足灵庙在"至"叹凤仰徽猷")细致描写禹庙景象:庙宇依山而建,门前流水如镜,祭祀的礼器陈列整齐,守卫森严。通过"探穴图书朽"等典故,暗示大禹治水时参考《河图》《洛书》的传说。"梅梁""松祏"等细节描写,让庄严的古庙充满历史厚重感。
3. 最后部分("不复闻夏乐"至结尾)转入抒情:诗人感叹再也听不到大禹时代的音乐,只能听到楚地的幽怨曲调。这里用音乐的变化暗示时代的变迁。结尾处"地极临沧海"等句,既写实景又暗喻人生际遇,表达出宦海浮沉的无奈,以及希望精神能像大禹一样永存的愿望。
诗中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将大禹的丰功伟绩与自己的仕途失意对比,将上古圣君与当朝现实对比。通过"象筵陈玉帛"的庙堂庄严与"空山猿独愁"的孤寂形成强烈反差,增强感染力。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穿越时空的共鸣感——诗人在千年后的禹庙前,与这位上古圣君展开精神对话,既有敬仰,又有自伤,更有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这种将个人情感融入历史场景的写法,让严肃的怀古诗充满了人性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