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中秋夜本应赏月,却因风雨看不到月亮时的感慨。
前四句写景:中秋夜本该溪边赏月,但诗人劝自己别为乌云发愁。厚厚的云层连着积水,连绵的秋雨让夜晚更加昏暗。这里用"莫愁"二字,表面是自我安慰,实则透出遗憾。
中间两句用比喻:白玉不容瑕疵,明珠难以求得,暗指人生难有十全十美。中秋看不到月亮,就像美好的事物往往难以获得,暗示人生总有缺憾。
最后两句抒情:每次观察季节变化(这里特指中秋),都更觉得人生虚浮无常。风雨遮蔽了中秋月,让诗人感到人生就像被乌云遮住的月亮一样难以把握。
全诗妙在将自然现象与人生感悟自然结合。中秋风雨本是寻常事,诗人却从中悟出人生哲理:美好的事物总是难得,而人生也充满变数。这种从日常生活小事引发的深刻思考,正是这首诗打动人心的地方。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