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窟诗① 又赠十娘
薰香四面合,光色两边披。
锦障划然卷,罗帷垂半欹。
红颜杂绿黛,无处不相宜。
艳色浮妆粉,含香乱口脂。
鬓欺蝉鬓非成鬓,眉笑蛾眉不见眉。
见许实娉婷,何处不轻盈。
可怜娇里面,可爱语中声。
婀娜腰支细细许,䁠䀨眼子长长馨。
巧儿旧来携未得,画匠迎生模不成。
相看未相识,倾城复倾国。
迎风帔子郁金香,照日裙裾石榴色。
口上珊瑚耐拾取,颊里芙蓉堪摘得。
闻名腹肚已猖狂,见面精神更迷惑。
心肝恰欲摧,踊跃不能裁。
徐行步步香风散,欲语时时梅子开。
靥疑织女留星去,眉似姮娥送月来。
含娇窈窕迎前出,忍笑嫈嫇返却回。
锦障划然卷,罗帷垂半欹。
红颜杂绿黛,无处不相宜。
艳色浮妆粉,含香乱口脂。
鬓欺蝉鬓非成鬓,眉笑蛾眉不见眉。
见许实娉婷,何处不轻盈。
可怜娇里面,可爱语中声。
婀娜腰支细细许,䁠䀨眼子长长馨。
巧儿旧来携未得,画匠迎生模不成。
相看未相识,倾城复倾国。
迎风帔子郁金香,照日裙裾石榴色。
口上珊瑚耐拾取,颊里芙蓉堪摘得。
闻名腹肚已猖狂,见面精神更迷惑。
心肝恰欲摧,踊跃不能裁。
徐行步步香风散,欲语时时梅子开。
靥疑织女留星去,眉似姮娥送月来。
含娇窈窕迎前出,忍笑嫈嫇返却回。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极其华丽的语言描绘了一位绝色美人的形象,读起来就像在欣赏一幅工笔重彩的美人图。我们分几个层次来感受它的魅力:
1. 全方位的美感轰炸
诗人像用高清镜头一样,从各个角度展示美人的美:先写她所处的香艳环境(薰香、锦障、罗帷),再聚焦到她身上——妆容(红绿相宜的脂粉)、体态(婀娜细腰)、表情(含娇忍笑),甚至连随风飘动的披肩(郁金香色)和阳光下闪耀的裙摆(石榴红色)都不放过。
2. 夸张的对比手法
为了突出美人有多美,诗人用了很多"降维打击"式的对比:她的鬓发比蝉翼还轻薄,眉毛让蛾眉都自惭形秽。最绝的是说"巧儿画匠都复刻不出她的美",连专业艺术家都束手无策,这比直接夸"漂亮"更有说服力。
3. 动态美捕捉
诗中美人不是静态的雕塑:"徐行"时带起香风,"欲语"时像梅子绽放(让人联想到"含笑"的神态),"迎前出"又"返却回"的举止,把美人欲迎还拒的娇羞生动展现。特别是"靥疑织女留星去"这句,把酒窝比作织女留下的星星,想象力非常浪漫。
4. 旁观者的失控反应
最有趣的是诗人描写自己"见到真人后更疯狂"的窘态:听说美名时就已经心痒难耐,亲眼见到后更是"心肝都要激动碎了",这种直白的内心描写,反而让夸张的赞美显得真实可爱。
全诗就像一场视觉盛宴,用浓墨重彩的笔法堆砌出极致的美感。虽然有些描写在今天看来略显浮夸(比如"颊里芙蓉堪摘得"说脸蛋像能摘下的荷花),但正是这种毫不克制的赞美,让我们感受到唐代文人遇到绝色佳人时那种纯粹的惊艳与狂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