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葛守诗轴

君不见灵椿一株传义方,僖仪接武跻金堂。
又不见老苏独步为文主,轼辙联芳入琼府。
始知盛德天所亲,于门棨戟高拂云。
又知硕才世所贵,鲤庭诗礼超凡群。
司成蕴蓄何如厚,万顷渊源海波秀。
刘郎少俊首辱和,扬善推贤宜有后。
司成问学何如深。六经表里金玉音。
王氏拘孪了无取,雄文杰句由诸心。
庐陵昔岁曾分教,甲子一周梦惊觉。
贤郎赐得铜虎符,今日重游想前效。
黉堂咳唾遗明珠,翠琰刊成惠陋儒。
请为野史进青琐,要继皇朝窦与苏。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赞美谢葛守(一位德才兼备的官员)的家族与成就,传递了三个核心思想:

1. 家风传承的力量 诗中用"灵椿"(大树)比喻谢家世代传承美德,像僖仪、老苏(苏轼父亲)那样培养出优秀后代(如苏轼苏辙),说明好的家风能让孩子"接武跻金堂"(接连走上高位)。就像现在说的"学霸家庭",父母以身作则,子女自然出色。

2. 真才实学胜过投机取巧 对比了两种人:谢葛守这样真正钻研学问的人("六经表里金玉音"),和王安石变法时期那些死板教条的人("王氏拘孪了无取")。诗人认为,只有发自内心的学问("由诸心")才能写出好文章,暗示谢葛守的成就靠的是真本事。

3. 教育影响的深远性 用"庐陵分教"(在庐陵教书)的例子说明,谢葛守当年教书育人就像播种,如今学生已成栋梁("贤郎赐得铜虎符")。最后两句更巧妙——诗人说自己要像史官一样记录这些事迹,让谢家的美名像宋代窦家、苏家那样流传后世。这就像现在优秀老师培养出院士,人们会永远记住他的贡献。

全诗用大量典故(如灵椿、苏门三学士)和比喻(如万顷海波形容学识),把抽象的道德、学问变得具象可感。虽然说的是古代事,但"好家风造就好后代""真才实学才是硬道理"的道理,今天依然适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