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墨溪桥①

黄花之高峰,削玉凌青霄。
墨溪如苔峡,曲折架以螮蝀百尺之飞桥。
乃有逸人张与黄,结庐其侧相与放旷而逍遥。
园绮非陋汉,巢由岂忘尧。
吾但爱此清泠水,濯缨鼓枻夕复朝。
虎溪松风鸣石窍,香炉烟彩腾山椒。
恍然若在匡庐下,云入衣袖神飘飘。
溪流可鉴分妍蚩,照之谁云白为缁。
教儿兼学王右军,日以墨溪供墨池。
岂无题桥磊砢士,访隐蹀躞溪之湄。
拂石横琴,瞰流咏诗。
明月自至,如相与期。
或时临风酌醽醁,醉眠苍苔歌紫芝。
紫芝歌罢心自怡,遐聣六合间,何物劳我思。
蔓草绿靡靡,乱石白离离。
游鱼不复惊,狎鸥能我随。
共谈留侯黄石事,人生乐在心相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题墨溪桥》描绘了一幅隐士生活的山水画卷,语言生动,意境超脱。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它的魅力:

1. 山水与隐士的完美结合 开篇用夸张手法写景:黄花峰高耸入云像被削尖的玉石,墨溪像青苔覆盖的峡谷,一座彩虹般的飞桥横跨溪上。在这仙境般的地方,住着张、黄两位隐士,他们像古代名士(园绮、巢由)一样不慕权势,只爱溪水的清澈,每天洗帽划船,自在逍遥。

2. 虚实相生的美景 诗中把虎溪的风声比作松涛,香炉峰的烟雾像山巅绽放的花朵,让人恍惚置身庐山(匡庐),云雾沾湿衣袖,心神飘然。这种比喻让普通溪流有了名山的气韵,体现隐士眼中的诗意世界。

3. 墨溪的象征意义 溪水如镜能照出美丑,但隐士说"谁说清水会染黑白袍",暗喻环境不改变高洁本性。他们教孩子学王羲之,用溪水当墨池练字,把寻常溪流变成文化传承的载体,赋予生活雅趣。

4. 知音之乐 后半段写访客到来:有壮志未酬的文人(题桥士),也有来弹琴咏诗的雅士。他们月下饮酒、醉卧青苔、合唱隐士歌谣(紫芝歌),畅谈张良遇黄石公的典故。这些画面传递出:山水之乐不如心灵相通,知己比美景更珍贵。

全诗精髓: 诗人通过墨溪桥的景、人、事,展现了一种理想生活——在自然中保持本真,用日常细节(濯缨、练字、弹琴)酿造诗意,更强调"心相知"才是人生至乐。这种淡泊明志、寄情山水的态度,对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治愈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