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夜里的感怀,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淡淡哀愁。
前两句写当下:诗人年老多病,连皎洁的月光都让他感到寒冷,更无人像从前那样在雪中倚栏赏梅。这里用"月色寒"双关,既写冬夜的寒冷,也暗示内心的孤寂。
后两句回忆往昔:年轻时那些美好的赏梅往事已经模糊,只记得曾在小阁楼里折梅细赏的快乐。"折得梅花"这个动作特别生动,把少年人那种随心所欲、率性而为的鲜活感表现了出来。
全诗妙在运用了三个时间层次的对比:
1. 现在(衰病难禁)与过去(少年妙事)的对比
2. 无人赏梅的冷清与当年独自赏梅的热忱对比
3. 月光之寒与梅花之美的冷暖对比
这些对比不着痕迹地传达出一个核心感受:同样的雪月梅景,却因年龄不同而产生完全相反的体验。年轻时能发现生活小确幸的眼睛,随着年岁增长而渐渐黯淡,这种人人都可能经历的成长代价,正是诗歌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舒岳祥
(1236—?)台州宁海人,字舜侯,一字景薛。理宗宝祐四年进士。仕终承直郎。尝以文见吴子良,子良称其异禀灵识,如汉之贾谊。后以文学名。宋亡不仕,避地奉化,与戴表元友善,表元之学,得力于岳祥为多。尝读书于阆风台,人称阆风先生。著述统名《阆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