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道

喧喧洛阳路,奔走争先步。唯恐著鞭迟,谁能更回顾。
覆车虽在前,润屋何曾惧。贤哉只二疏,东门挂冠去。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洛阳城繁华道路上的景象,以及人的不同态度,充满了哲理和劝诫的意味。

首句“喧喧洛阳路,奔走争先步”,形象地描绘了洛阳城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繁华景象,就像一道热闹的街道上,所有人都在争先恐后地奔跑。这里使用“喧喧”来突出场面的热闹,“争先步”则表示人们都希望走在前面,不甘落后。这反映了人的一种普遍心理,即追求成功和名利。

接下来的两句“唯恐著鞭迟,谁能更回顾”,进一步强调了人们在追求成功时的急切心情。他们害怕自己落在后面,所以不敢回头,害怕失去机会。这表达了人们在追逐名利时的紧张与焦虑。

“覆车虽在前,润屋何曾惧”这两句则表现了一种对过去的警示。作者用“覆车”比喻前人的失败,告诫人们不要重蹈覆辙。“润屋”则是形容富贵,这里用来表示即使财富再多,人们也不应因此感到害怕。这表达了作者对人们过于追求物质财富的担忧。

最后两句“贤哉只二疏,东门挂冠去”则是用典故。这里的“二疏”指的是西汉时期的疏广和疏受,两人都是汉武帝时期的丞相,他们不贪恋官位,选择了辞职归来。诗人在这里赞扬了疏广和疏受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的精神。这与前面的急功近利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从容淡泊生活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洛阳城的繁华景象和人们的急切心态,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对比,传达了诗人对于名利追逐的反思和对淡泊生活的向往,激励人们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也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