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悼念明代诗人谢榛(字茂秦)的作品,通过对比谢榛生前的才华与死后的凄凉,表达了对文人命运的感慨。
首联"词客支离岂讳穷,枉将车笠托群雄"说谢榛一生穷困潦倒,却还要强撑门面结交权贵。"支离"形容他生活困顿,"车笠"指代富贵朋友,暗示这种交往徒劳无功。
颔联"大名应耻居王后,奇骨真宜葬邺中"用对比手法:谢榛的诗才本可媲美唐代大诗人王维("王后"),却最终埋没在邺城。这里既赞美他的才华,又惋惜他的遭遇。
颈联"白雪诗坛元不古,朱门交道况难终"继续对比:他的诗作如阳春白雪般高雅,但诗坛已不看重古典风格;他虽结交权贵("朱门"),却难有善终。这两句道出了文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尾联"荒坟颓堕无人吊,并为怜才哭计东"最令人心酸:谢榛的坟墓荒废无人祭扫,诗人不仅为他哭泣,也为同样怀才不遇的计东(另一位文人)伤心,将个人感慨扩展到了整个文人群体。
全诗通过"生前才华vs死后凄凉"、"艺术追求vs现实困境"的多重对比,揭示了才子不遇的永恒悲剧。最打动人的是尾联那个荒芜的坟头意象,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再大的才华,也可能被时间遗忘。这种对文人命运的共情,正是这首诗的深刻之处。
张问陶
张问陶(1764—1814)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字仲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张问陶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张问陶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