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同人小集水月亭用昌黎曲江荷花行韵

连天白露秋山净,山光在水天如镜。方亭团坐三五人,案户天河正当正。

波心倒映台符六,三朵红云烂盈目。星冠翠盖来娑娑,世间尤物原无多。

吴郎拍遍普庵咒,张生唱出《西州》歌。我舞巴歈惭下里,碎玉喷珠落池里。

金波杳杳月未来,呼之不出聊举杯。红镫翕赩夜珠泣,莲花欲落镫花开。

好待银蟾推驾玉轮出,青天碧海昔昔相趋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和朋友在水月亭聚会的场景,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文人雅趣。我来用大白话解析它的魅力:

1. 画面感极强 开头就像电影镜头:秋夜的白露洗净了远山,水面像镜子一样倒映着天空。三五好友围坐在圆形亭子里,抬头就能看见银河正悬在头顶。这些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2. 奇幻的倒影游戏 诗人看到水中倒映着六角亭台("台符六"),还有像红云般盛开的荷花。他把星星比作戴冠的仙人,荷叶比作翠绿的伞,这些想象既浪漫又带着点调皮。

3. 文人聚会实录 聚会上有人弹佛教曲子("普庵咒"),有人唱伤感民歌(《西州》歌),诗人自己跳着巴蜀民间舞,把酒杯里的酒洒得像碎玉珍珠落进池塘。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古人的文艺派对。

4. 等待月亮的诗意 当月亮迟迟不出来时,他们举杯"呼唤"月亮;把红灯笼比作哭泣的夜明珠,将凋谢的莲花和点亮的灯笼形成对比,这种拟人手法特别有童趣。

5. 收尾的浪漫升华 最后诗人期待月亮驾着银车出现,想象着要像古人那样与明月长伴。这个结尾把普通的夜宴提升到了"与天地共饮"的境界。

全诗妙在把寻常聚会写得仙气飘飘:水中的倒影、灯笼的光晕、朋友的歌舞,都被诗人赋予了神话色彩。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趁着秋夜美好,及时行乐"的洒脱,以及文人之间以艺会友的纯粹快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