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方春兴

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
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第几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边方春兴》这首诗描绘的是边塞春天的景象和人们欢庆的场景。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第一句“草色青青柳色浓”,这里描述的是春天的景象。青青的草地和浓密的柳树,让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里的“草色青青”和“柳色浓”不仅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色彩,也预示着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与希望。

第二句“玉壶倾酒满金钟”,这句诗描绘了人们在欢庆时畅饮的情景。玉壶是一种精美的酒器,金钟则是盛酒的器具。这里用“玉壶倾酒满金钟”来形容人们尽情畅饮的情景,表达了一种豪迈和欢乐的情感。这样的描述,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饮酒作乐的热烈氛围。

第三句“笙歌嘹亮随风去”,描绘了美妙的音乐和歌声。这里的“笙歌”是指笙这种乐器发出的音乐,以及歌唱的声音。诗歌中用“嘹亮”来形容音乐的响亮和悦耳,而“随风去”则意味着这样的音乐和歌声仿佛与春风一同飘荡。这句诗不仅让人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同时也给人一种春天气息扑面而来的感觉。

最后一句“知尽关山第几重”,这里的“关山”指的是山岭和关隘,象征着边塞的遥远与险峻。“第几重”则是在询问这些关隘和山岭到底有多少重。整句诗的意思是说,即使关塞重重,也挡不住人们欢庆的心情。这最后一句,表达了即使在遥远的边塞,人们依然能够享受到春天的喜悦,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人们欢庆的场景,展现了边塞春天的生机勃勃和人们的欢乐气氛。虽然身处边关,但春天带给人的喜悦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超越了距离和障碍,让人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高骈

高骈(pián)(821年-887年9月24日),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为山东名门“渤海高氏”。唐朝后期名将、诗人,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高骈能诗,计有功称“雅有奇藻”。他身为武臣,而好文学,被称为“落雕侍御”。《全唐诗》编诗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