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春夏间民饥更甚老农述此 其五

不记清明今日是,暖风晴日草芊芊。荒年流毒到枯骨,兀兀坟头无纸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年饥荒下的悲惨景象,用朴素的语言传递出沉重的社会现实。

前两句用反衬手法:本该是清明扫墓的时节,暖风晴日、草木茂盛,但人们连"今天是清明"都记不得了——暗示饥饿已让人丧失基本的生活感知。后两句直接展现惨状:饥荒像毒药一样侵蚀到死者的枯骨,坟头本该有祭奠的纸钱,如今却光秃秃一片。"兀兀"这个叠词特别形象,既描摹出坟头孤零零的样子,又暗含死者无人祭奠的凄凉。

全诗最震撼的是"荒年流毒到枯骨"这句,把饥荒比作蔓延的毒素,连死去的人都无法逃脱其影响。活着的人饿得顾不上扫墓,死去的人得不到祭奠,这种"双重死亡"的描写,比单纯写饿殍遍野更有冲击力。诗人通过老农视角,用清明节这个特殊日子切入,让读者感受到饥荒对传统伦理和人性的摧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