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官事归来夜雪埋,儿曹灯火小茅斋。
人家不必问贫富,但有读书声便佳。

现代解析

这首《夜读》诗描绘了作者深夜归来,茅屋中灯火通明,孩子在读书的情景。通过这样的画面,诗人传达出对读书生活的一种热爱和赞美。

1. 首句“官事归来夜雪埋”:这句诗中的“官事”指的是诗人从官府回来之后,天空下起了大雪,地上被雪覆盖。这句话勾勒了一个情景,让人感受到夜晚的宁静和雪景的美丽。

2. 次句“儿曹灯火小茅斋”:诗人回到家,看到孩子们在小茅草屋(茅斋)中,围着灯光读书。这里的“儿曹”指的是孩子们,而“灯火”则指读书时的灯光。这句诗传递出家庭和谐温馨的画面,孩子们在读书,充满了学习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

3. 后两句“人家不必问贫富,但有读书声便佳”:诗人认为,不论贫富贵贱,只要有读书声的地方就是美好的。这句话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认为读书是美好的、值得追求的事情,与物质财富相比,更注重精神层面的充实和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一家人在雪夜中的读书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生活的热爱,以及认为读书是美好生活的象征,超越了物质财富的界限。通过浅显的语言和温馨的画面,诗人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追求知识的生活态度。

翁逢龙

翁逢龙,生卒年待考,南宋诗人,字石龟,四明 (今浙江宁波)人。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通判平江府,知建昌府(明正德《建昌府志》卷二)。事见《吴都文粹》续集卷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