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花

繁花昨夜香苞裂,露裛风吹照野时。
能与离人添怅望,一时留与子规啼。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花开鸟啼的春日画面,但背后藏着深深的离愁别绪。

前两句"繁花昨夜香苞裂,露裛风吹照野时"像用镜头拍下花朵绽放的瞬间:昨夜还含苞待放的花蕾,经过露水浸润和晨风吹拂,突然在阳光下大片盛开。这里的"裂"字用得特别生动,让人仿佛能听到花苞"啪"地绽开的声音。

后两句笔锋一转,说这些盛开的花朵"能与离人添怅望",意思是反而让离别的人更加惆怅。最后"一时留与子规啼"最耐人寻味:盛放的花朵似乎专门等着杜鹃鸟来啼叫。子规(杜鹃)在古诗里常代表思乡或哀愁,它的啼声像在说"不如归去",这里用鸟啼声把花的美丽和人的愁绪巧妙串联起来。

全诗妙在把三个看似不相关的东西——绽放的鲜花、哀鸣的杜鹃、离乡的游子——自然联系在一起。明明写的是生机勃勃的春景,读来却让人感到一丝说不清的忧伤,这种用美景反衬哀情的写法,比直接说"我很伤心"更有感染力。就像我们今天看到美丽的夕阳却感到孤单,听到欢快的音乐反而想哭一样,诗人捕捉的就是这种复杂微妙的情绪。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