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心峰(泰和)

东郡富原田,西顾旷平永。
青峰特中起,卓立势拔笋。
造化固根荄,阴阳定标准。
何当蹑层云,临览至绝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尖心峰"的山峰,用生动的比喻和强烈的画面感展现了它的壮美。

开头两句用对比手法:东边是肥沃的平原农田,西望则是开阔平坦的景色,突然一座青翠山峰拔地而起,就像一根破土而出的竹笋,用"卓立"形容它孤高挺拔的姿态。

中间两句转向哲理思考:说这座山的形成是自然造化的根基("根荄"指草根,比喻自然本源),它的形态符合阴阳平衡的法则。这里把具体山峰上升到了自然规律的层面。

最后两句抒发登高愿望:诗人想象自己脚踏云层,登上绝顶俯瞰全景。"何当"二字透露出强烈的向往之情,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想要征服高峰、极目远眺的冲动。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了一组镜头:先给平原全景,然后镜头突然推向孤峰,最后镜头拉高到云端的俯拍视角。通过这种空间转换,既写出了山势的险峻,又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征服欲。

周是修

(1354—1402)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学,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县学训导,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翰林纂修。好荐士,屡陈国家大计。燕兵入京城,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尝辑古今忠节事为《观感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