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曹孝娥

孝女方童草,哀诚动鬼神。
父沈迷死所,已不爱其身。
苍桧根泉壤,灵祠食水滨。
中郎八个字,恼得老奸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曹娥的孝女故事,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歌颂她的孝心,同时暗讽了虚伪的奸人。

前四句说曹娥年纪轻轻("童草"指幼小),因父亲溺水而悲痛欲绝,最终投江寻父。她的孝心连鬼神都被感动("哀诚动鬼神"),为了找回父亲尸体,她连自己的生命都不顾("已不爱其身")。这里用"迷死所"形容父亲淹死的地方,既点明悲剧地点,也暗示曹娥执着寻找的决心。

后四句转到后人纪念她的场景:江边祠堂里苍劲的桧树("苍桧")根系扎在埋葬她的土地中,百姓在江边建祠祭奠她。最妙的是结尾两句:东汉蔡邕(中郎)在曹娥碑上题了"黄绢幼妇"八个字(暗藏"绝妙好辞"的谜语),这八个字让后来的奸人(可能指曹操)看到后恼羞成怒——因为真正的孝道让虚伪的人无地自容。

全诗用对比手法:一边是少女纯粹的孝心,一边是奸人的虚伪;一边是百姓自发纪念,一边是权贵的嫉恨。通过曹娥的故事,诗人告诉我们:真正的美德能穿越时空打动人心,而虚伪终将被戳穿。语言像讲故事一样流畅,最后两句的讽刺尤其犀利,像一记耳光打在假仁假义者的脸上。

赵崇琏

赵崇琏,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进士(清光绪《上虞县志校续》卷四)。今录诗三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