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梅花纸帐中夜不能寐,被窗外幽人的长啸和清冷月光触动的场景。
前两句写实景:诗人在梅花图案的纸帐中辗转难眠,长夜将尽却依然清醒。"耿耿"二字生动表现了那种难以入眠的状态。
中间四句由听觉和视觉展开想象:不知何处隐士的长啸穿透夜空,与透窗而入的寒月相映成趣。素白的月光仿佛流入了五脏六腑,清越的啸声在山谷间回荡。这里用"流肺腑"形容月光,新颖独特,让无形的月光有了流动感。
最后两句回归现实:诗人抱膝独坐,无需言语,内心却充满感慨。"归来意自叹"透露出一种复杂的心绪,可能是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也可能是对人生境遇的感怀。
全诗以"梅窗啸月"为核心意象,通过视觉、听觉的多重感受,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意境。诗人将外在景物与内心感受自然融合,在静谧中见深情,在简淡中寓深远,展现了传统文人高雅脱俗的审美情趣。
蒲寿宬
名或作寿晟、寿峸。宋末阿拉伯人。与弟蒲寿庚至泉州贸易。度宗咸淳间,知梅州。益、广二王航海至泉州,时寿庚为泉州守,闭城不纳。寿宬密谕寿庚纳款于元,遂于景炎元年同降元朝。有《心泉学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