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蝗叹

鸡祝祝,豕喌喌,东头蛙格磔,西头鸟钩辀。
遥天日落风沙起,声声打入人心里。
一时嘈杂惨不闻,蝗之来兮势如雨。
高田稷黍低田麦,一望茫茫青不得,道傍农夫死灰色。
老翁拄杖立,老妇抱瓮泣。
万石君,千金业,不能供尔半日食。
十段锦,一条鞭,无非卖儿贴妇钱。
今年有钱尚可活,明年无钱并无屋,蝗再来时蝗亦哭。
昨日使者至,捕蝗绝蝗类。
黑衣小胥黄衣吏,不如律者法从事。
鞠通烧,柳枝击,蝗西民亦西,蝗北民亦北。
蝗生蝗死高一尺,蠕蠕尽是千人血。
君不见西河刘大夫,不捕蝗亦去。
又不见十道姚长史,捕之蝗尽死。
捕不捕兮君自拟,蝗不蝗兮谁所使,长者之言偶然耳。
奈何作蝗又作吏,世间竟有夫已氏。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蝗灾肆虐的时代景象,反映了当时农民的苦难和政府的无奈。

首先,诗的开头用鸡鸣、猪叫、蛙跳和鸟飞等声音,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气氛,预示着即将发生的事情。接着,诗人描绘了蝗虫铺天盖地而来的场景,庄稼被吃光,农民的生活陷入困境。

诗中提到的“老翁拄杖立,老妇抱瓮泣”,生动地展现了灾民们失去家园、生活的痛苦。而“万石君,千金业,不能供尔半日食”则表达出农民们虽然拥有土地和财富,但在蝗灾面前却无能为力。

为了应对蝗灾,政府派出捕蝗人员。然而,诗中提到的“黑衣小胥黄衣吏,不如律者法从事”,暗示了这些捕蝗人员贪污腐败,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重了灾民的负担。

诗的结尾,诗人通过对比历史上两位官员的行为,表达了对当时政府应对蝗灾不力的批评。最后一句“奈何作蝗又作吏,世间竟有夫已氏”,则是对那些既危害百姓又贪污腐败的官员的讽刺。

总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反映了蝗灾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以及政府在应对灾害时的无力和腐败。诗中蕴含的同情心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使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