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写怀

一从君别后,蒲草坐高幢。
响梵钟敲梦,栖禅云到窗。
浓烟吞远岫,浅水接轻艭。
月色裁眉叠,灯花吐眼双。
骚场分玉楮,曲部倒银缸。
衣钵身閒住,旗枪舌战降。
城深迷故苑,岸曲泻奔泷。
僧影看癯鹤,花关吠小尨。
吟中怀赤帜,句里话澄江。
鸟篆镂苔璧,龙精触石矼。
竹枝翻旧曲,杨柳入新腔。
几度寻幽侣,其如隔海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在友人离去后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场景,传递出孤独、思念与超脱交织的复杂情感。

开篇直接点明背景:自从友人离开后,诗人像蒲草一样独坐高堂("蒲草坐高幢"),暗示生活的孤寂。随后用"钟声惊破梦境""禅云飘到窗前"等意象,展现修行生活的宁静与空灵。

中间部分用一连串生动的画面勾勒隐居生活:远处山峦被浓雾吞没,浅滩连接着小船;月光像修剪过的眉毛,灯花如同眨动的双眼。这些比喻新奇有趣,将寻常景物写出灵性。诗人时而分纸写诗("骚场分玉楮"),时而饮酒作乐("曲部倒银缸"),既有文人雅趣,也有豪放不羁。

后半段情感转向深沉。"城深迷故苑"暗示对往事的迷茫,"岸曲泻奔泷"则像内心翻涌的思绪。看瘦鹤般的僧影、听小花狗吠叫,这些细节让孤独感更加具体。而"怀赤帜""话澄江"则流露出对志同道合者的思念。

结尾用苔壁上鸟形文字、竹枝新曲等意象,展现诗人试图在旧物中寻找慰藉,但"隔海邦"三字最终点明:再多的山水清音,也难消与知己天涯相隔的怅惘。

全诗妙在将修行者的淡泊与文人的多情完美融合:钟声禅云显超脱,灯花月色见温柔;写诗饮酒是风雅,怀人叹远显真情。这种矛盾恰恰呈现了真实的人性——再清高的隐士,心底也藏着温暖的人间烟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