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士德还北

东风吹花绕白门,南人送客开绿尊。
绿尊空尽客当发,白门惜别花无言。
周郎挟书南州读,濯发春江水如绿。
功名早年一唾手,乡里老人皆刮目。
巍巍廊庙急需材,明日辟书天上来。
凤凰翩翩下千仞,羽翼五采江南台。
南竹有实梧有树,归飞即向冈头去。
霜风一肃天地春,郁作云雷散霖雨。
老夫借屋邻僧房,门前蓬蒿十丈长。
目力苦短耳力彊,喜闻斯世登虞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送别的温馨画面,同时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祝福和对社会的美好期待。

开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感拉开序幕:春风吹拂着白门城(南京)的花朵,南方人为远行的客人斟满酒杯。酒喝完了,客人也该出发了,在这白门城下,花朵静静见证着依依惜别之情。

中间八句着重赞美友人周士德的才华与前途:他带着书本在南州苦读,用春江水洗净头发(象征高洁品格)。功名对他来说唾手可得,乡亲们都对他刮目相看。朝廷急需人才,相信他很快就能收到征召的文书。就像凤凰从高空飞下,在江南展现五彩羽翼(比喻友人必将大展宏图)。

接着四句用凤凰归巢的意象:南方的竹子结果实,梧桐树茂盛(比喻人才成长的环境),凤凰终将飞回山冈(暗指友人终将实现抱负)。等到秋霜过后,天地又会迎来春天,届时他的才华将如云雷化作甘霖(比喻造福百姓)。

最后四句诗人自述现状:我借住在寺庙旁,门前杂草丛生。虽然年老眼花,但听力还好,最欣慰的就是听到这个时代能重现尧舜那样的太平盛世。这里既表现了诗人清贫自守的生活,也表达了对友人建功立业、造福社会的殷切期望。

全诗通过春日送别的场景,将个人情谊、人才成长与社会期待巧妙融合,用凤凰、春雨等美好意象,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语言清新自然,比喻生动贴切,展现了明代文人既重情义又关心社会的精神风貌。

丁复

元台州天台人,字仲容。仁宗延祐初游京师。被荐,不仕,放情诗酒。晚年侨居金陵。其诗自然俊逸,不事雕琢。有《桧亭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