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池落泉联句
东阁听泉落,能令野兴多。 ——行式
散时犹带沫,淙处即跳波。 ——裴度
偏洗磷磷石,还惊泛泛鹅。 ——张籍
色清尘不染,光白月相和。 ——白居易
喷雪萦松竹,攒珠溅芰荷。 ——刘禹锡
对吟时合响,触树更摇柯。 ——张籍
照圃红分药,侵阶绿浸莎。 ——白居易
日斜车马散,馀韵逐鸣珂。 ——刘禹锡
散时犹带沫,淙处即跳波。 ——裴度
偏洗磷磷石,还惊泛泛鹅。 ——张籍
色清尘不染,光白月相和。 ——白居易
喷雪萦松竹,攒珠溅芰荷。 ——刘禹锡
对吟时合响,触树更摇柯。 ——张籍
照圃红分药,侵阶绿浸莎。 ——白居易
日斜车马散,馀韵逐鸣珂。 ——刘禹锡
现代解析
这首联句诗像一场热闹的"泉水音乐会",九位诗人你一句我一句,把泉水的动态美写得活灵活现。
开篇先点明场景:在东阁听泉水,野趣盎然。接着诗人轮番上阵: - 裴度说泉水像调皮孩子,散落时带着泡沫,奔流时跳起波浪 - 张籍发现泉水能洗净石头,吓得白鹅扑腾(用"磷磷""泛泛"这些叠词特别有画面感) - 白居易夸泉水清澈不染尘埃,月光下像牛奶般洁白 - 刘禹锡比喻泉水像雪珠喷射松竹,又像珍珠溅落荷叶
后半段更精彩: - 张籍说泉声与吟诗声共鸣,摇动树枝像在打拍子 - 白居易注意到泉水映红药圃,浸绿台阶的苔藓(红绿配色很鲜明) - 最后刘禹锡收尾:夕阳下车马散去,余音伴着玉佩声飘远(留下悠长回味)
全诗妙在三点: 1. 把看不见的声音写成看得见的画面(雪、珠、牛奶等比喻) 2. 通过小细节展现大场景(鹅、药圃、苔藓等小景物) 3. 结尾的"余韵"让人联想到《琵琶行》的"绕梁三日"
这种联句就像文人版的"接龙游戏",既考验急智又展现默契,读来比独吟更有趣味性。
裴度
晋国文忠公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裴度出身河东裴氏的东眷裴氏,为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宪宗时累迁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支持宪宗削藩。裴度在文学上主张“不诡其词而词自丽,不异其理而理自新”,反对古文写作上追求奇诡。他对文士多所提掖,时人莫不敬重。晚年留守东都时,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借吟诗、饮酒、弹琴、书法以自娱自乐,为洛阳文事活动的中心人物。有文集二卷,《全唐文》及《全唐诗》等录其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