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海南岛(琼州)的壮丽景色和磅礴气势,用充满想象力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前四句像一组动态特写镜头:诗人惊叹于小小海浪中竟能露出横亘大海的"龙脊"(暗指海南岛地形),接着把高耸的山峰比作美人发间的玉簪,又把快速移动的云团比作抛掷的银钉。这些比喻既新奇又贴切,让静止的山水突然有了动感和灵性。
后四句转为宏大的全景描写:庞大的岛屿何时才能看清全貌?它就像一条矫健的巨龙在雷雨中腾飞。用"铜柱"形容山势的威严,用"朱崖"(红色悬崖)点出海南地处炎热南疆的特点。最后"镇火陬"三字尤其精妙,既写出岛屿雄镇南疆的气势,又暗含当地炎热的气候特征。
全诗最妙处在于将地理特征人格化——岛屿变成露脊的巨龙,山峰化作美人发簪,通过这种充满生命力的描写,让读者不仅能看见琼州的形,更能感受到它吞吐风云的魂。短短八句就完成了从微观浪花到宏观山海的视角切换,展现出诗人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
沈佺期
沈佺期(约656 — 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 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 沈宋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