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国旅艎冲动黑,都门祖庙照堤红。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旅途中的对比画面,用简练的语言传递出深沉的情感。

前句"泽国旅艎冲动黑"写水路行舟:在雾气朦胧的水乡(泽国),旅人的小船(艎)划破深暗的水面前行。"冲动黑"三字既实写船桨搅动幽深的水色,又暗喻旅途的孤寂压抑,像在未知的黑暗中摸索。

后句"都门祖庙照堤红"突然转入明亮场景:都城外的祠堂(祖庙)被夕阳染红,堤岸一片暖色。这里"照堤红"的温暖意象,与前句的冷暗形成强烈反差,暗示着即将到达目的地时的希望,或是记忆中家乡的温馨。

两幅画面通过"旅"字串联,揭示了人在漂泊中对归宿的渴望——黑暗行舟时,心中始终亮着那盏代表故土或信仰的红色灯火。诗人没有直抒情感,而是让景物自己说话,让读者在色彩碰撞中感受到那份深沉的羁旅情怀。

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