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

惟重惟默,退焉若缩。
惟便惟捷,易为容悦。
守吾所好,人则我愚。
徇时所悦,我将焉如。
朴樕在野,以薪以槱。
丛英芬葩,交我户牖。
攸居孔宜,应莫我负。
优哉游哉,聊用怡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面对世俗压力时,如何坚守自我、找到内心平衡的生活态度。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处世态度的对比 诗中用两组对立形象开篇:一边是"老实内向、遇事退缩"的人,另一边是"圆滑机灵、善于讨好"的人。作者通过这种对比,揭示社会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老实人常被看作愚笨,迎合潮流的人反而更受欢迎。

2. 坚守自我的选择 面对这种现实,作者明确表态:宁愿保持自己"喜欢野朴树木"的本性(像可以做柴火的杂木),也不愿做"开在窗前的艳丽花朵"去讨好别人。这个比喻特别生动,用自然界的不同植物象征两种人生选择。

3. 自在生活的智慧 最后四句是全诗精华,作者提出解决方案:按照自己舒适的方式生活("攸居孔宜"),这样既不会辜负自己,也能获得悠闲快乐("优哉游哉")。这种"在坚持原则中寻找生活乐趣"的态度,对现代人仍有启发——不必强求他人认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才是长久之道。

全诗用朴实的自然意象(杂木/鲜花)代替说教,把深刻的人生哲理讲得亲切自然。它提醒我们:在这个容易随波逐流的时代,保持真实自我反而能获得更持久的内心安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