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诗史堂联

水石适幽居,想溪外微吟,翠竹白沙依草阁;
楼台开暮景,结花间小队,野梅宫柳接春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对联,描述了杜甫草堂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心境。我们可以分两部分来解读这首对联。

上联:“水石适幽居,想溪外微吟,翠竹白沙依草阁。”

* “水石适幽居”:这句话描述了草堂周围的环境,有水有石,非常适合诗人隐居。这里的“水石”可以理解为草堂周围的自然环境,有水流和石头,形成了一个优美宁静的地方。 * “想溪外微吟”: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草堂溪边低声吟诗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悠然自得和对诗歌的热爱。 * “翠竹白沙依草阁”:这里的“翠竹”、“白沙”和“草阁”都是草堂周围的景物。它们围绕在草堂周围,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我们可以想象到诗人坐在草堂里,欣赏着周围的景色,触发灵感创作诗歌。

下联:“楼台开暮景,结花间小队,野梅宫柳接春城。”

* “楼台开暮景”:这里的“暮景”指的是傍晚的景色。当夜幕降临时,草堂的楼台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更加美丽。 * “结花间小队”: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在花间漫步的情景。诗人与同伴们一起在花间散步,享受着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 “野梅宫柳接春城”:这里的“野梅”和“宫柳”是春天的代表性植物,它们与城市的景色相接,展示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这句话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对联通过描绘杜甫草堂周围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心境,展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创作灵感。语言优美且富有画面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何绍基

何绍基(1799-1873),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咸丰初简四川学政,曾典福建等乡试。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据《大戴记》考证《礼经》。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