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北海融述志

炎炎当路客,奕奕朱门开。雄鸡无三号,冠盖纷沓来。

志士大所营,漂漂穷无依。结根在累世,安能灼馀辉。

历观古俊民,功成道何微。子牙尚阴谋,管仲器小哉!

人生履国步,周道自我夷。猛虎扼其项,何况狐与狸。

此身勤君父,安得慕荑齐。曲士矜一节,度外宁所希。

宁为白玉碎,不为长伏雌。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孔融(字北海)的口吻,表达了一个正直士人在乱世中的坚守与抉择。全诗用对比手法,展现了权势者的虚伪和志士的孤傲。

开头四句描绘权贵门庭若市的场景:炙手可热的当权者(炎炎当路客),朱红大门敞开(奕奕朱门开),天还没亮(雄鸡无三号)就有大批官员前来巴结(冠盖纷沓来)。这里用"雄鸡无三号"暗示这些人趋炎附势之急切。

中间八句是诗人的价值观宣言:真正的志士追求大道(志士大所营),即便漂泊无依也不改其志。那些靠家族积累(结根在累世)获得权势的人,终将黯淡无光。诗人举例说:姜子牙善用权谋(尚阴谋),管仲格局也不够大(器小哉),暗示自己不屑效仿。

后八句表明决绝态度:人生在世就像走在荆棘路上(履国步),连猛虎都会被扼住咽喉,何况狐狸般的小人。诗人声明只效忠君父(勤君父),不慕荣华(慕荑齐)。迂腐之人(曲士)拘泥小节,而自己宁做碎玉(白玉碎)也不当温顺的母鸡(长伏雌),用两个极端比喻强调宁死不屈的气节。

全诗最动人的是"宁为玉碎"的决绝,把知识分子的骨气比作易碎却珍贵的白玉,与随波逐流的"母鸡"形成强烈对比。这种精神在今天仍有启示:当现实与理想冲突时,是妥协保全还是坚守本心?诗人用铿锵有力的回答,留下了穿越千年的精神回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