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寒九集陶社诗人合庆八百岁公宴纪事十四首 其八

始焉气蓬勃,继焉兴萧瑟。
蓦地起风波,音响遽沈寂。
物故与生存,咨嗟惜离别。
弹指四三年,作者人七八。
其时我社中,千钧系一发。
缅想道咸时,江上编钜集。
书成未百年,一再遭兵燹。
存亡系苞桑,商量付敧劂。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文人社团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充满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开头四句像快镜头:最初大家意气风发(气蓬勃),后来渐渐兴致消退(兴萧瑟),突然遭遇变故(起风波),热闹的聚会就此沉寂。这里用"蓦地"形容变故来得突然,就像生活中常见的朋友圈从热闹到冷清的过程。

中间六句用具体数字说话:短短四十三年间(弹指形容时间飞快),当初的成员只剩十分之二三(人七八)。"千钧系一发"这个比喻很形象,说社团命运就像头发丝吊着千斤重物般岌岌可危,让人联想到现在很多濒临解散的民间组织。

最后六句转向历史纵深:回忆道光咸丰年间(道咸时)编辑重要文集(钜集)的盛况,可这些书不到百年就屡遭战火(兵燹)。"存亡系苞桑"用桑树嫩芽比喻文化传承的脆弱,最后说要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付敧劂,指刻版印刷),就像我们今天用文字或视频记录即将消失的传统文化。

全诗就像一位老者在茶余饭后,用手机备忘录记下的社团简史,没有华丽辞藻,但字里行间都是对文化传承断层的忧虑,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这种"朋友圈式"的记录方式,让百年后的我们读来依然能产生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