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祁氏寓园(即忠悯先生沈渊处)

北望首阳巅,黄云愁欲暮。
南沂汨罗水,清光渺难晤。
我行陟寓山,哲人想芳素。
冈峦互起伏,兰蕙纷无数。
亭榭郁参差,夕霞横古渡。
的的绿池荷,飞飞汀洲鹭。
孤鸟西北来,哀鸣如有诉。
风雨眺高原,慷慨《登楼赋》。
之子赴澄潭,客徒悲《薤露》。
山鬼披罗立,湘娥倚竹顾。
人生不百年,喟然怵先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祁氏寓园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色和历史典故的融合,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先贤的追思。

诗的开头,作者北望首阳山,看到黄昏时分的黄云,感到忧愁;南望汨罗江,清澈的水光却难以看清。这里借用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以及屈原投汨罗江的典故,暗示了对忠义之士的怀念。

接着描写寓园景色:山峦起伏,兰草芬芳,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晚霞映照古渡口。池塘里荷花鲜艳,沙洲上白鹭飞翔。突然一只孤鸟从西北飞来,哀鸣声声,仿佛在诉说悲苦。这些景物描写既展现了寓园之美,又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

最后部分转入深沉思考:风雨中眺望高原,不禁像王粲写《登楼赋》那样慷慨悲歌。想到有人投水自尽("赴澄潭"),客人只能悲伤地唱挽歌。山中的鬼魅披着罗衣站立,湘水女神倚竹回望。人生不过百年,想到生命短暂,不禁叹息恐惧。

全诗通过寓园景色的描绘,穿插历史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忠义之士的敬仰,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中"孤鸟"、"哀鸣"等意象,以及结尾的感叹,都强化了这种悲凉惆怅的情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