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枣阳道中》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语言简洁却意味深长。
前两句"閤閤林鸠起,巡方舜旧游"写的是眼前之景:树林中斑鸠的鸣叫声此起彼伏,让人联想到古代舜帝巡游四方的往事。这里用斑鸠的叫声引出对历史的追忆,把眼前的自然景象与古老传说联系起来。
后两句"声虽暨南朔,事罕记春秋"转入思考:斑鸠的鸣叫声虽然传遍南北,但舜帝巡游的事迹却很少被史书记载。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历史记忆易逝的感慨——自然界的鸟鸣年年依旧,但人类的历史事迹却容易被时间湮没。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简单的自然现象引发深刻思考
2. 通过对比手法(鸟鸣的永恒vs人事的易逝)表达哲理
3. 借古喻今,引发读者对历史记忆的思考
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观察斑鸠、联想舜帝,自然流露出对历史沧桑的感悟,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王安中
王安中(1075~1134) 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履道,号初寮。中山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年青时曾从师苏轼、晁说之。晁教以为学当谨初,故牓其室为初寮。哲宗元符三年(1100)进士。徽宗时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以谄事宦官梁师成、交结蔡攸获进,又附和宦官童贯、大臣王黼,赞成复燕山之议,出镇燕山府。后又任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靖康初,被贬送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又内徙道州,复任左中大夫,不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