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简单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一个人从追求功名到回归平淡的心路历程。
前两句"三年离水石,一旦隐樵渔"像在讲故事:一个人离开山水田园三年(可能是去考功名或做官),突然有一天决定放弃追逐,重新过起砍柴打鱼的平凡生活。这里的"水石"代表自然,"樵渔"代表朴素的生活。
后两句"为问青云上,何人识卷舒"是诗人的感慨:问问那些高高在上的人("青云上"指当大官的人),有谁真正懂得收放自如的生活智慧呢?"卷舒"这个词很形象,就像云朵能舒展也能收卷,比喻人应该能进能退、能上能下。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对比手法展现人生选择——追逐功名vs回归本真 2. "青云"和"樵渔"的意象对比强烈,让人一眼就看出两种生活状态 3. 最后一句的反问特别有力,暗示大多数追名逐利的人其实活得很累,不如懂得"收放自如"的人活得通透
就像现代人突然想通"996不如回家种田"的感觉,诗人用渔夫樵夫这样接地气的形象,说出了"平凡生活也有大智慧"的道理。
高蟾
(约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河朔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家贫,工诗,气势雄伟。性倜傥,然尚气节,虽人与千金,非义勿取。十年场屋,未得一第,自伤运蹇,有“颜色如花命如叶”句。与郎中郑谷为友,酬赠称高先辈。乾符三年,(公元八七六年)以高侍郎之力荐,始登进士。乾宁中,(公元八九六年左右)官至御史中丞。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