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閒居杂言四首 其二

朔土高且厚,民生劲而彊。
榆柳虽弱质,生植益繁昌。
桃李大于拳,枣栗充糇粮。
谁谓苦寒地,百物莫得伤。
青青云梦竹,宿昔傲雪霜。
移植于此庭,不如芥与杨。
竹性岂有改,由来非本乡。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北方和南方的植物对比,讲了一个关于"水土不服"的生动道理。

前八句描绘北方景象:土地又高又硬,百姓性格坚韧。看似贫瘠的北方,榆树柳树反而长得茂盛,桃李果子比拳头还大,枣子板栗能当粮食。这里反问:谁说苦寒之地养不活东西?明明什么都能长得好。

后六句突然转折:南方著名的云梦竹子,原本在故乡能傲视霜雪,可一旦移植到北方庭院,居然连最普通的野草杨树都不如。最后点明关键:不是竹子变了性子,只是它离开了家乡的水土。

诗人通过这个对比告诉我们:人和植物一样,都有适合自己的生长环境。在合适的地方,再普通的东西也能茁壮成长;在不合适的地方,再名贵的东西也会失去光彩。就像现在常说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讲的是环境对事物本质的影响。

揭傒斯

揭傒斯(1274~1344)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字曼硕,号贞文,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人。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