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子陵墓次韵

君臣垂令名,千载不偶然。
先生固尚志,光武亦下贤。
斯人化去久,惟有丘陇存。
髑髅已成泥,清风播椒兰。
先生汉之龙,当与造化旋。
胡为抱明珠,终身堕深渊。
云台空自高,视之若轻烟。
归耕富春山,高卧无迍邅。
服我羔羊裘,还君鵕鸃。
脱去金笼头,不受牧者鞭。
滩水清见石,客星长在天。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东汉隐士严子陵的故事,用对比手法展现了他不慕权贵的风骨。

前四句说君臣留名千古不是偶然——严子陵有高尚志节,光武帝也懂得礼贤下士。这里埋下伏笔:明君遇高士本该成就佳话。

但接下来笔锋一转:如今人已化作黄土,只剩孤坟。可他的清风亮节(椒兰象征美德)仍在流传。这里用"髑髅成泥"的强烈画面反衬精神不朽。

中间八句形成戏剧性对比:说严子陵本是人中龙凤,却像明珠沉入深渊般拒绝功名。把象征功臣荣耀的云台比作轻烟,而选择在富春江耕钓高卧。这里"金笼头""牧者鞭"的比喻特别生动——把官场比作束缚自由的牢笼。

最后两句最妙:清澈的江水映着水底石,对应夜空中永不陨落的"客星"(严子陵与光武帝同榻时,曾把腿压在皇帝肚子上,被观察天象的太史称为"客星犯帝座")。这个画面把隐士的磊落胸怀和永恒精神,通过天地对应的意象完美定格。

全诗通过"泥土vs清风""明珠vs深渊""金笼vs星空"等对比,把拒绝富贵、坚守自由的精神写得极具感染力。最后那个"水清见石,客星在天"的结尾,就像电影定格镜头,让人瞬间读懂什么是真正的永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