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了治水英雄大禹和现实中治水百姓的不同遭遇。
开头两句写大禹治水的功绩:他疏导洪水,让四海成为容纳水的地方,被百姓尊为神明。这里用"神禹"突出大禹的崇高地位。
中间四句笔锋一转,写现实中的治水百姓:他们辛辛苦苦修筑堤坝阻挡洪水,却还要被指责是在"虐待"百姓。一个"却"字点出强烈反差,"岁岁苦兴作"说明治水是年复一年的沉重负担。
最后两句发出疑问:什么时候洪水退去,沧海变桑田?这个答案要去问东海的海神。这里用"桑田"象征安居乐业的生活,而"东海若"(海神)的意象,暗示治水难题的解决需要超乎人力。
全诗通过古今对比,既表达了对大禹的敬仰,更道出了普通治水百姓的艰辛,以及他们对安定生活的渴望。语言朴实但情感深沉,让读者感受到治水这项民生工程背后的沉重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