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阁雨中喜邵四右庵至即送晚晴山长还山阴叠涪翁仁亭诗韵
昏沈湖上雨,舒卷云中山。
云山抱城走,杰阁凌朝寒。
笠屐天际落,古道君一斑。
不惮峻岭滑,送客吴越关。
行衣尽岚气,笑语倚危栏。
相于岁晏里,听雨围炉间。
俄顷雨声止,霁色明江端。
贺监从此去,中流应仰观。
云山抱城走,杰阁凌朝寒。
笠屐天际落,古道君一斑。
不惮峻岭滑,送客吴越关。
行衣尽岚气,笑语倚危栏。
相于岁晏里,听雨围炉间。
俄顷雨声止,霁色明江端。
贺监从此去,中流应仰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天友人相聚又送别的温馨画面,充满山水意境和人情味。
开篇用"湖上雨""云中山"勾勒出朦胧的雨景,云雾环绕着城池流动,高耸的楼阁矗立在晨寒中。这时戴着斗笠、踏着木屐的友人(邵右庵)从远处而来,他的到来为阴雨天带来亮色。
中间部分写主客相见的场景:友人不畏山路湿滑专程来送客(晚晴山长),他们的衣衫沾染着山间雾气,倚着栏杆谈笑风生。最动人的是"听雨围炉"这个细节,寒冷的岁末时节,好友围着火炉听雨聊天,简单却充满暖意。
最后雨过天晴,江面泛起明亮的天光。用"贺监"(唐代诗人贺知章)代指离去的友人,想象他乘舟远行时,在中流回望的情景,留下悠长的余韵。
全诗妙在将寻常的送别写得如诗如画:雨天的朦胧美、友情的温暖、离别的不舍都融入山水之间。特别是"听雨围炉"这个生活化场景,让整首诗既有文人雅趣又不失人间烟火气。